協會舉辦“空間大跨度索結構研究實例分析與新鋼規重點條文解讀”公益講座
為使行業內結構設計人員能夠及時了解特殊結構設計的發展情況和鋼結構設計規范修訂后出現的新變化,北京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聯合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26日在北京新疆大廈舉辦了“空間大跨度索結構研究實例分析與新鋼規重點條文解讀”公益講座。本次講座邀請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工程系空間結構研究室主任張其林教授,和《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2017)編者之一的童樂為教授,為與會工程技術人員就兩個主題內容分別進行講解。
張其林教授介紹了空間大跨度索結構的發展歷程、設計原理及近些年空間大跨度索結構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成果。張教授強調,鋼結構本身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整體性好、變形能力強等材料特點,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成本低、抗震性強、易安裝、裝配化程度高、污染小等優點,與國家倡導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理念一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客觀上需要建造更加高大的建筑空間來滿足群眾集會、舉行大型的文育表演、舉辦大型博覽會等要求,隨之而來的是建筑功能越來越多樣化,建筑的造型越來越復雜;另一方面則是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的出現,促進了大跨度建筑空間結構的進步。索結構作為預應力鋼結構的主要形式,以其高效的結構性能,簡潔、輕巧的截面,良好的組合性能(與桿、梁、板和膜組成雜交結構),在空間結構中格外引人矚目,故特別適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復雜建筑。
張教授簡要介紹了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依托同濟大學相關的科研實力,集成多年的行業經驗和技術優勢開發了具有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3D3S空間結構設計軟件。致力于在行業內為建筑設計院提供信息化技術解決方案。
童樂為教授介紹了《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2017)編制與發布的必要性和時代背景,該標準突出以鋼結構設計需求為中心,吸收國際先進設計理念和技術,重新構建了總體框架。新標準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實施后對鋼結構設計所帶來的新變化、提出的新要求,并提綱挈領地重點講解了新標準中的主要條文,對新舊標準間的區別和不同進行了比較分析,對于幫助結構設計人員準確把握新標準的核心內容,理解新舊標準間的差異,在設計實踐中有效貫徹和執行新標準,有非常大的幫助。
本次公益性講座,是北京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2018年度行業技術講座活動的一部分,有一百多家協會會員單位的450多名結構專業工程設計人員到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