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召開第五次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論壇
陳剛指出,現在人們對文物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烈,我們有很多需要亟須保護的古建筑、古文化。特別對文物古跡、名人寓所比較集中的區域,我們更要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作風做好規劃設計,這直接關系城市的形象,做好規劃設計工作對推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陳剛要求有關部門要建立、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法規制度,要設立專門獎項,要樹立典型,希望北京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面在全國起表率作用。
陳剛希望規劃師、建筑師要認清自己在保護古都文脈,傳承建筑文化方面所肩負的重任和職責,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年輕的規劃師、建筑師要多學習、多研究、多探索,要充分把握好首都城市的特質和文化脈絡,精心規劃,精心設計,努力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傳世之作,為實現“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邱躍在致辭中指出,新時期做好“保護古都文脈,傳承建筑文化”必須發揚優良傳統。保護古都風貌是傳承的必須,修舊如舊是文化的必然,我們要在不斷建設、不斷發展中,讓古都風姿、文脈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得以延續和發展。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詳細規劃處處長李晉報告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思路。他說:“十一五”時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認識不斷提升,保護投入不斷增加,保護實踐不斷深化,保護體系不斷完善,人文奧運、人文北京戰略得到強力的推進,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十二五”時期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形勢和總體要求是:充分拓展首都歷史文化的內涵,拓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外延,明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項目,全面調動各階層、各方面力量,完善相關政策,形成公共政策集合。李處長結合工作實際部署了北京近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工作。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建設工程管理二處處長陳朝暉講解了舊城整體和傳統風貌保護的理論、典型案例分析,并對有關政策法規進行說明。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邊蘭春、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師李興鋼、北京市古代建筑設計研究所所長馬炳堅分別就《什剎海煙袋斜街地區保護與整治》、《以海關博物館項目為例,談新建項目與周邊歷史建筑環境的融合》、《北京四合院知識》作主旨講演,專家、學者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現狀到規劃工作的思路,從歷史街區的保護、整治到單體建筑結合古都風貌的設計為工程技術人員作了全面的介紹,并建議在“保護古都文脈,傳承建筑文化”的過程中引入專家參與機制。
專家、學者的精彩講演贏得了與會人員的陣陣掌聲。
市政府副秘書長張玉屏,市規劃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市文物局,東城區、西城區,北京市城市規劃學會、北京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組成員,以及80多家工程勘察設計單位200多名規劃師、建筑師參加論壇。
北京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會長曲際水及部分工作人員參加論壇。
本次會議由北京市勘察設計與測繪管理辦公室承辦,北京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協辦。